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匠师熔装”惊艳亮相SS2026北京时装周
铜艺大师朱炳仁又有新身份:跨界时装设计师
本报记者 王静 见习记者 王韵鸥
![]() |
![]() |
![]() |
![]() |
![]() |
朱炳仁又多了一个身份:时装设计师。
9月17日晚,SS2026北京时装周在北京古北水镇圆满闭幕。作为闭幕大秀的“匠师熔装”惊艳登场。人们这才发现,这场大秀的服装设计师是81岁的朱炳仁——他此前以中国工艺大师、“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的身份广为人知。
做铜匠,与做时尚,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如何打造出了一场匠心与现代时尚融合的视觉盛宴?并且一出手就“一鸣惊人”站上北京时装周十周年的专业舞台。从大秀上,朱炳仁带来的三个系列五十余套作品,我们或许能窥见他试图向观众传递的东方美学。
当晚的朱炳仁,看起来很不一样。他戴着黑框眼镜,随性又时髦的正红色绒面内衬,搭配一身“匠师戎装”——这也是他参与本次系列秀款的主题。
雄伟壮丽的司马台长城脚下,北京时装周闭幕大秀缓缓拉开,模特们身着以匠人工装为原型重新解构的作品依次登场:工装立体袋、撞色走线与面料拼接的设计,模拟出工装的补丁效果;礼帽、臂环、手袋等配饰则用铜丝金属精心打造,透出刚柔并济的独特质感;古老城墙与现代时装形成“碰撞”,历史与当代仿佛完成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朱炳仁在致辞中说道:“这场时装秀, 是破局也是创举,铜匠铁匠泥水匠还有画匠,用他们的精神,用他们的服装——带着补丁的、大口袋的、辛勤工作后带着的五颜六色颜料的那些服装,和我们最时尚、最新潮、最现代的时装理念相结合,促成了这场秀。”
“这是一场专为劳动者创作的工匠之秀,是献给中国和世界所有劳动者的礼物。”朱炳仁告诉潮新闻记者,他正是从铜艺工匠们的服饰中找到了创作灵感,拼接、立体口袋,臂环,这些都是工匠们的服装元素。
“这五十余套时装分为了‘砺本牛仔’‘匠构西装’和‘融彩织锦’三个系列。三个系列对应三种匠人精神。”朱炳仁说,“整场秀想展现匠人从原始材料开始,打磨至最终作品的过程,也是通过三幕式结构串联起‘匠人匠心’。”
第一系列“砺本牛仔”,以粗粝质朴的牛仔布料为载体,象征工匠“磨”的坚韧。“匠人一开始都是‘磨’出来的,既是磨手艺,也是磨心性。”第二系列“匠构西装”,以挺阔面料与立体裁剪建构出秩序,传统工装元素被提取重组,预示着工匠打破既定框架,走向了更广阔舞台;第三系列“熔彩织锦”,则将整场气氛推向高潮。浓郁的色彩、流动的熔铜纹样、织锦的华美……每一件作品都像一幅“熔”出来的画,体现匠人的工艺之力,也是非遗传承的情感之力。
据了解,这不是朱炳仁第一次跨界设计时装。2024年,朱炳仁将独创的云水墨与熔铜艺术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与REDMOON CHEN曾联合推出“云墨熔装”系列作品,先后亮相2024米兰时装周及“米兰时装周——柯桥日”,而此次北京时装周大秀成为他跨界时尚领域的第三秀。
在秀场现场,朱炳仁的《燃烧的向日葵·国葵》《庚彩水果系列》《稻可道,非常稻》等经典熔铜作品同步亮相。“国葵”寓意代代向好,巨型“庚彩水果”象征秋日收获,吸引观众纷纷打卡拍照。走秀环节中,模特手持向日葵种子播种于土壤,与向日葵作品呼应,隐喻艺术的传承与绽放。
对朱炳仁来说,这不仅是一场时装秀,更是艺术理念的彰显。“中国时尚不是对西方潮流的追随,而应根植于自己的文化土壤。希望能将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融入时尚表达之中,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