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上小学,家长却慌了神,学校10分钟教你当“最佳拍档”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拓荒牛·3小时前

重庆沙坪坝区实验一小的校门口,最近挤满了新面孔——一群刚送孩子入学的一年级家长。他们的眼神里既有兴奋,又有点儿慌张,毕竟“小学生家长”这个新身份,可不是随便就能适应的。为了帮这些新手爸妈少走弯路,学校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你好,星家长”入学课程,教大家怎么当好孩子的“最佳拍档”。

走进校园,家长们先拿到了学校精心准备的《幼小衔接家长修炼手册》。这本小册子就像一本“带娃宝典”,里面全是实用的建议,教你怎么帮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家长们翻开手册,个个眼睛放光,恨不得马上回家试试。

课堂在周西敏校长的欢迎词中拉开帷幕。她笑容满面地跟大家说,学校的目标不是只教孩子读书写字,而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闪亮的“小星星”。学校有套自己的教育理念,叫“发现童趣,呵护童真,尊重童本,点染童年”,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其实就是想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既聪明又善良。

陈娟书记接着上场,分享了一堂课,主题是“从教到育”。她讲得特别实在:学校不光教知识,还得教孩子做人。学校有科学和人文两大课程,目标是让孩子既有中国根基,又有国际视野。举个例子,学校会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和表达,而不是死记硬背。

陈书记还提到,教育不是学校单打独斗的事儿。家长和学校得一起努力,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她举了个例子:家长在家多跟孩子聊聊天,学校在课堂上多鼓励孩子发言,这样孩子就会更自信。家校合作就像搭积木,每个人出一块,才能搭出漂亮的城堡。

接下来,胡蓉老师给大家上了一堂阅读课。她说,阅读不一定非得正襟危坐,可以变成好玩的“故事盲盒”。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猜故事结局的游戏,或者轮流讲书里的情节。这样,孩子不仅爱上读书,还能练出好口才。胡老师还分享了个小技巧:每天晚上陪孩子读10分钟书,比硬逼着写作业效果好得多。

体育老师陈杨杰的课也很接地气。他教家长们每天花10分钟跟孩子一起跳绳,不仅能让孩子身体棒,还能增进感情。他还讲了个“冷知识”:运动后别马上喝冰水,得让身体缓缓,不然容易不舒服。家长们听完直点头,回家就打算拉着孩子去院子里跳几圈。

丁艳琼老师带来的美育课,更是让家长们开了眼。她说,美育不一定非得去美术馆,生活里到处都有美。比如,带孩子一起收拾房间,选个漂亮的窗帘,或者在路边观察一朵小花,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美。她还建议家长多带孩子看看画展,哪怕看不懂,也能让孩子的心灵多点色彩。

劳动课上,刘娜老师教家长们怎么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她说,别小看整理书包这件小事,孩子自己动手,就能学会规划时间。她还建议家长给孩子分配点家务,比如擦桌子、叠衣服,用鼓励代替催促,孩子会更愿意干。家长们听完觉得,这招比天天唠叨管用多了。

学校还特别强调,入学第一年,家长得学会读懂孩子的“小心思”。比如,孩子刚上小学可能会害怕,家长得多陪陪,聊聊学校的事儿,帮他们放下紧张。学校还准备了一堆“教育工具箱”,从怎么跟孩子沟通到怎么培养好习惯,全都教得明明白白。家长们听完,感觉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场课程不光是学校在出力,也是家长和学校的一次“双向奔赴”。学校希望家长们能以“星家长”的身份,和老师们一起,帮孩子迈好小学的第一步。数据也显示,家校合作好的学校,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能提高30%以上。这说明,家长和学校一起努力,真的能让孩子更优秀。

课程结束时,家长们聊得热火朝天。有人说,以前总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现在才明白,家长得跟学校站一队。还有人感慨,孩子上学不只是孩子的事,也是家长的一次成长。学校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自信发光,而家长们也下定决心,要当好孩子背后的“托星人”。

这场活动让家长们对小学生活有了新期待。他们不再只是送孩子上学的“司机”,而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伙伴。未来,沙坪坝区实验一小还会推出更多这样的课程,帮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你觉得,家长和学校该怎么配合,才能让孩子更快乐地学习?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