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一生气,就喜欢乱蹬乱踹这样他们认为自己能发泄心里的不满情绪。如果家长不及时制止,宝宝就会养成习惯,时间久了后甚至会越来越严重,形成“爱踢人”的习惯。其实,家长如果不知道这个行为的危害,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伤害。这样会伤害宝宝身心健康宝宝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家里长辈就有爱踢人的习惯,那么宝宝很可能继承了长辈的不良爱好。因此,当宝宝感觉到自己被别人“爱踢人”时,他们会有一定的心理防线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做出更多激烈的情绪反应。那么,这样一来不就会伤害到宝宝的身心健康了吗?这样会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当宝宝被别人爱踢时,他们会想尽办法回避,所以也会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即便宝宝不是故意踢人,可长此以往,宝宝还是会出现自我保护意识,甚至会因为有这样的心理负担,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以致于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正确做法:当宝宝出现“踢人”行为时,如果宝宝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御机制还不强,家长就要及时制止和引导宝宝,帮助宝宝健康养成正确的不良行为习惯。当宝宝被别人爱踢时,家长应该当着宝宝的面,不发一言的对别人做出道歉和歉意的眼神。
如果宝宝真的特别爱踢人,那家长就要告诉宝宝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并且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使宝宝健康成长。很多新手父母不知道自己可能会对宝宝的性别产生疑问,总认为宝宝是否存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是可以避免的。实际上,很多情况下,真的是不用担心的。其实,如何避免孩子受到“性别歧视”,新手父母可以做到这几点。不强调性别之间的区别和不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对于女儿一定是比较关注的,但是女儿的性别意识是需要家长引导的,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女儿是男子汉”这样的意识培养。比如,有一段时间,爸爸妈妈带孩子见过一个朋友,这个孩子的性别意识很明确,就是喜欢一个男性,虽然表面上还是在跟他聊天。但其实性别意识已经很清楚了,他在乎的不是男女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而是他认为女儿应该爱男性,而不是跟男孩子说话。孩子知道自己的性别不同,这其实是一种对性别意识的自我觉醒,家长最好也能够多抽时间与孩子聊一聊,帮助孩子了解。不要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去教育孩子现在的新兴教育形态都是由少年儿童开始的,也就是“从娃娃抓起”,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但能够得到正在形成的性别意识,还会被教育的受益匪浅。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