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蔡世奇
从传授专业知识的农技专家,到展现原生态生活的乡村达人,越来越多新农人正通过屏幕构建起一个基于真实与温暖的庞大信任网络。
10月31日,快手发布了《三农生态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多维角度回顾了过去一年,平台三农生态的新变化。报告显示,平台三农深度兴趣用户规模已达1.4亿,甘肃、西藏、新疆、青海、四川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五大省份,50岁以上及30岁以下用户群体增速显著。这些数据勾勒出一个持续向下扎根、向广覆盖的普惠型“三农数字社区”图景。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平台上三农万粉作者视频年播放量超7200亿,视频年互动量超119亿。值得注意的是,95后正成为创作中坚,过去一年,新农人创作者同比增长34.2%,30岁以下作者数量达8.4万。女性创作者占比高达63%,成为绝对主力。她们将手机变为“新农具”,直播当作“新喇叭”,把技术知识和生活梦想播撒在田埂上,为农村生活注入新活力。
每天超150万人线上获取农业资讯,“短直联动”让农技知识多场景触达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平均每天有超150万用户通过平台获取权威农业资讯,尤其在春耕秋收等关键农时,平台更是成为许多农民的“线上百科全书”。

农技内容需求的增长,也带动了创作者生态的繁荣。2025年,平台农技月活作者数量已突破14万。他们以两种主要方式提供服务:一是通过直播连麦开展“线上问诊”,全年连麦次数超940万次,日均开播3.6万场,观看人次同比增长17.6%;二是借助短视频持续输出实用知识,内容覆盖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业类目,细分领域覆盖率高达96.7%,数据显示,农技视频收藏与分享次数分别年增长7.1%和15.7%,显示出高实用性与传播性。
在这些创作者中,既有专业人士,也有来自生产一线的“土专家”。例如,不识字的60岁菜农“生菜杨姐”,凭16年种植经验成为数十万人的“蔬菜导师”;90后新农人“新农人小玉”,以扎实的科学种植知识被老铁称为“闺女”;甘肃的“小田子说农机”则专注讲解农机使用技巧,手把手教农民选机用机。农业知识正以更直观、更接地气的方式,跨越地域限制,真正“飞入寻常农户家”。
乡镇娱乐注入新活力,助农狩猎品类快速崛起
近年来,乡村居民的休闲需求日益旺盛,村口作为传统“休闲中心”的功能被重新激活,一种由农民自导自演、在村口搭台演出的“村口小舞台”模式逐渐兴起。过去一年,平台上的乡镇娱乐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3.1%。他们将直播间变为“新广场”,通过多样化的才艺展示丰富了乡村娱乐生活,让普通农民成为舞台的主角,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村口小舞台”直播每日观看人次超千万,并涌现出多位特色鲜明的优秀创作者。例如,“大鑫在村里”挖掘才艺高手,其组织的绝活PK比赛线上观看量超千万人次;“山东祥哥”在村口树林搭建舞台,举办歌手大赛,将其打造成村民真正的“老地方”;“胡三喜乐人生”则通过直播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被更多人所了解和欣赏。
近年来,野猪种群规模迅速扩大,对多个省份居民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023年6月起,野猪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正式调出保护动物队列。
为减少野猪对农业的破坏,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护农狩猎队,他们通过直播的形式记录每一次的守护行动,每日吸引上千次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