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了!今年夏粮稳产丰收,总产量2994.8亿斤,给咱们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要说今年夏粮丰收真是来之不易,是“抢”来的、“防”来的、“夺”来的。为啥呢?
天公不作美!3月中旬以来,几个小麦主产省都遭遇不同程度旱情,特别是小麦第一大省河南,旱得厉害!全省平均降水量只有36.6毫米,比往年同期少6成,气温也偏高。老话说“麦收八十三场雨”,结果连三场雨都没下够。这波旱情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对夏粮生产造成影响不小。
为啥大旱之年还能丰收?天不帮忙,人就更要努力,“关关难过关关过”,靠的是这三招:
第一招,政策够“给力”
今年中央财政紧急拨了3.76亿元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专门支持各地抗旱浇灌。还提前全额预拨16亿元“一喷三防”资金,帮助小麦灌浆壮籽,切实减轻了旱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稳住了单产。
今年也是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第二年,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了农业补贴资金。2024年秋播前就公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涨1分钱,让农民种粮心里更有底。
另外,还有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启动实施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完善各种农业保险等,说白了,就是真金白银地让农民种粮有底气、有收益,政策保障杠杠的!
第二招,科技够“牛”
细细数一数,首先是有良田,全国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这些“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良田,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后,有良种:今年黄淮海地区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如“中麦578”,在8个主产省大面积产业化推广应用,旱情下仍保持较高产量。
还有良机,比如江苏盱眙县,使用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割麦不重、不漏,移动烘干车还能直接开到地头,一条龙服务效率飞起。
今年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帮上大忙了,全国各地铆足了劲儿把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拧成一股绳,小麦宽幅精播、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喷灌滴灌等技术加持,即便在旱情较重的情况下,单产仍然实现了平均每亩增加0.1公斤的好成绩。
第三招,那就是“三农”人够“拼”
农民们跟时间赛跑,白天黑夜连轴转,顶着太阳浇地保苗;机手们大雨前夜以继日抢收,收割机照亮夜空;农技专家顶着烈日往田里跑,手把手教技术……正是有农民、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及三农系统工作者的这股子拼劲儿,才有了“抢”回来的丰收!
接下来就是农民朋友最关心的,粮食有了好收成,咋个变成好收益?别担心,除了有国家政策和价格托底,现在卖粮门路越来越宽,服务也更贴心。各地粮库都准备好了,敞开收!专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也为农户提供产后烘干、仓储收购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在麦收重点省份,3900多家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随时待命,全程保障粮食收购无忧。
成绩亮眼,但弦不能松!今年夏粮播种面积少了0.1%,总产量比去年减少3.1亿斤,这里有西部部分地区调整夏秋作物种植结构的原因,但任何微小的下降都需警惕。当前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耕地资源约束趋紧,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威胁也长期存在,粮食安全这根弦容不得半点松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永远是“进行时”,咱们一起继续努力!
作者:刘趁
编辑:杜娟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