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起步到国赛夺冠,上海老师带南疆学生飞,职业教育咋这么牛?

社保公积金服务中心 | 拓荒牛·2025-07-23

沙玲,一个从上海到喀什的大学老师,凭着一腔热血,把南疆的汽车教育搞得风生水起。她不光自己教得好,还带着一群年轻老师和学生,硬是从零开始,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工程系,因为她和团队的努力,成了南疆职业教育的一张亮眼名片。

沙玲到喀什理工之前,已经在上海的大学干了很多年。她教过本科生、研究生,带过20个硕士生,写过教材,拿过专利,还发表了一堆学术论文。到了喀什,她没闲着,直接扎进汽车工程系,带着大家从头干起。她既要上课,还要管系里的事,忙得像个陀螺,但她乐在其中。

汽车工程系刚起步时,啥都没有。沙玲带着老师们从零开始建专业。她带着大家去企业调研,听老板们说需要啥样的人才,然后回来改课程。2025年,她领头把汽车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新梳理了一遍。学生们学的东西更贴近实际,实训时间也多了,动手能力蹭蹭往上涨。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出路,沙玲还推动了跟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的合作。他们搞了个“3+2”项目,让学新能源汽车的学生能继续深造,拿到本科文凭。这事听起来简单,但背后是沙玲带着老师们跟对方学校一遍遍商量,改方案,跑申报。最终,项目批下来了,学生们多了一条升学的路。

实训室是职业教育的命根子。沙玲带着团队把实训室建得像模像样,设备齐全,管理制度也弄得清清楚楚。她还亲自盯着,把安全操作规范贴到墙上。实训室不光给学生用,还支持学校各种比赛和交流活动。教育部领导来参观时,对这地方赞不绝口。

新生刚进校,啥都不懂。沙玲亲自给2024级新生做入学教育,讲专业,聊规划。她用大白话说清楚学汽车到底是干啥的,学生们听得明白,也对未来有了盼头。她的课从来不枯燥,学生们都爱听,觉得她像个知心大姐。

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的硬仗。沙玲借着上海援疆的资源,带着老师和学生没日没夜地练。2025年2月,系里学生在自治区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拿了三等奖。到了6月,他们更猛,直接在教育部A类大赛的新能源汽车赛项里,学生队拿了一等奖,还杀进了国赛。这可是学校第一次进国赛,零的突破!

就业是学生最关心的事。沙玲带着老师们跑遍了喀什的企业,终于跟喀什通工集团签了合作协议。2024年底,第一批学生去企业实习,开了眼界,也学到真本事。后来,她又联系了上汽荣威、庞大集团这些大企业,都愿意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企业还说,愿意跟学校一起搞科研,建实习基地。

沙玲没忘了年轻老师。系里老师都是90后,热情高但经验少。她搞了个“师徒结对”,手把手教他们备课、做科研。2025年,她指导团队申请了个自动驾驶的专利,还被国家专利局受理了。这不光是系里的突破,还给学院其他老师申报专利开了路。

沙玲的援疆,不是简单教几门课。她想的是留下点真东西。她带着团队,从课程到实训,从比赛到就业,一步步把汽车工程系干成了南疆职业教育的标杆。她的目标很清楚:不光教学生本事,还要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本地老师,让南疆的职业教育自己强起来。

这几年,喀什理工的汽车工程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沙玲和她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让南疆的职业教育有了新模样。学生们学到真本事,老师们越干越有劲,企业和学校也越走越近。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沙玲的坚持和付出。

未来,汽车工程系还有很多路要走。沙玲说,职业教育得跟上时代,新能源、智能驾驶都是大方向。她希望学生们不光能修车,还能搞研发,站上更大的舞台。你觉得,职业教育该怎么跟上新技术的步伐?南疆的年轻人,又能从这样的教育里得到啥?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