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张隽
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的直播间。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家人们看过来!这款连衣裙柔软亲肤还抗皱,今天直播间专属价39元,3、2、1,上链接!”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的直播间里,主播江紫芳话音刚落,身后电子屏上的订单数实时跳动;隔壁莱依窕服饰厂房内,自动化打包机飞速运转,一件件包装好的服装被装上物流车,发往全国。
2024年,湖北天门服装电商交易额突破500亿元,这一数字在2021年时只有70亿元,天门究竟靠什么,走出了一条服装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逆袭”路?
莱依窕服饰厂房里等待发货的衣服。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去年日均发10万单,卖了13个亿;今年新基地开工,目标冲20亿!”站在莱依窕服饰的厂房里,董事长熊飞翔语气里满是底气。很难想象,这家如今的行业龙头,几年前还只是广州靠“来料加工”的服装小作坊。
熊飞翔的父母在上世纪90年代就南下广州做服装代工,“那时就是帮别人加工衣服,利润薄,订单还不稳定。”2016年,接手生意的熊飞翔尝试做自主品牌,让服装销售“触网”,通过电商平台接单,销量很快有了起色。但沿海高昂的租金、物流成本,让他始终觉得“施展不开”。
“听说老家天门在大力扶持服装电商,不仅有免租厂房,还能解决物流、用工问题,我就动了回乡的念头。”2019年,熊飞翔果断关停广州的工厂,把仓库、物流、生产全搬回天门。
服装成本降低30%、厂租节约几千万……成本的降低,让熊飞翔有更多的资金开拓业务。短短几年,莱依窕服饰的规模一扩再扩,今年4月,跨境电商基地又开工建设,规划了智能制造中心、设计研发基地。“等基地建成,规模还能翻番,到时候不仅卖国内,还要把天门衣服卖到欧美、东南亚去!”熊飞翔的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在天门,像熊飞翔这样的“服二代”还有上万人。他们带着在沿海摸爬滚打攒下的技术、订单和经验返乡,成了推动天门服装电商升级的“主力军”。
天门服装电商能“聚人气”,靠的不只是乡情,更是“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和“接地气”的服务保障。
为吸引服装人才回流,天门先后出台4项17条针对纺织服装产业的专项政策,设立每年2亿元产业基金,打出“租金减免+金融支持+人才服务”的组合拳:厂房“三年免租、两年减半”,降低企业起步成本;创新推出“天服贷”专项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建设职工宿舍、智能云仓、直播基地,让创业者“拎包就能干”。
产业迅速回流的同时,各服装企业招工问题不断显现。解决产业用工缺口,天门市人社部门大力实施“服装电商千人培训计划”,采用“理论+实操”的方式,重点培训主播、营销、设计、缝纫加工等人才,每年累计培训服装相关专业人才近3000名。
曾在外地打工的樱子,就是培训计划的受益者。“刚开始面对镜头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衣服的材质也分不清楚。”在老师的指导下,樱子跟着老主播学话术,蹲在面料厂学知识,慢慢找到了感觉。
电商直播培训。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如今的樱子,已是小有名气的带货达人,“现在月收入比以前高好几倍,每天能回家给孩子做饭、辅导作业,特别满足。”截至目前,天门已通过这种模式孵化了超千名主播,形成了“家家织衣、户户带货”的活力场景。
天门服装电商能“跑得快”,关键还在于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托底”。
以前,天门做衣服有个“痛点”:面辅料要从浙江、广东采购,光物流就要等3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补上这个短板,天门建起了化纤纺织产业园,引进了永昌(天门)新材料等15家上游企业。
永昌(天门)新材料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目前,天门已形成以“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白马服装电商基地、化纤纺织产业园”为核心,以“九真服装电商产业园、岳口电商文创城、龙腾服装小镇”为支撑的“一核三镇”发展格局,构建起“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的全链条体系。截至2024年,天门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达7000家,电商平台注册店铺超1.3万家。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天门又把目光投向了全球。
2024年,东盟(泰国曼谷)、北美(洛杉矶)海外仓相继投用,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下单天门服装,最快次日就能收货。截至目前,已有20万件天门服装通过海外仓出口,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外出务工者”到“家门口创业者”,从“零散代工”到“百亿产业集群”,天门服装电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让这座内陆小城焕发新活力,更让天门人实现了“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