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作笔描绘浙东渔乡风情,非遗传承人徐敏杰麦秸画展在甬开幕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拓荒牛·7小时前

潮新闻 通讯员 象文

8月29日上午,由象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麦香渔韵——徐敏杰麦秸画作品展”,在鄞州区和邦大厦荣宝斋拉开帷幕。此次展览聚焦宁波市麦秸画代表性传承人徐敏杰30余年的艺术创作生涯,集中呈现60件精品力作,为市民与艺术爱好者打造了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地域特色的视觉盛宴。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联2017年造型艺术新峰人才,且荣获“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徐敏杰,始终扎根宁波渔乡沃土。他深耕海洋文化与渔家生活场景,以匠心将麦秸画这一古老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需求深度融合,让每件作品既饱含东方美学的雅致意蕴,又散发着浓郁的浙东渔乡风情,成为地域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

“我的创作原料就来自生活里最朴素的麦秆。”徐敏杰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家中种植的小麦收获后,面粉供日常食用,余下的麦秆则成为他艺术创作的核心主材。这些看似普通的麦秆,需历经熏、蒸、漂、刮、推、烫等多道精细工序处理,再通过剪、刻、编、绘等技法塑形,最终褪去“朴素外衣”,转化为兼具古朴质感与典雅气质的艺术载体。

本次展览的60件作品,清晰涵盖花鸟、山水、人物三大创作类别,每一类都尽显匠心——

花鸟题材作品中,羽毛的纤毫、花瓣的脉络被细腻刻画,尽显大自然的生机灵动;

山水题材作品则以麦秸独特的纹理为笔,勾勒出山峦的雄浑起伏与江水的浩渺烟波,气势十足;

人物题材作品更是聚焦渔家百姓的日常,从劳作场景到生活神态,生动还原了渔乡生活的百态与渔家儿女的精神风貌,其中多件作品堪称徐敏杰创作生涯的代表作。

谈及创作亮点,徐敏杰特别提到了神话之鸟系列作品。由于麦秆本身颜色较为单一,为呈现岩石的层次与立体感,他凭借丰富的艺术想象反复琢磨层次深浅的勾勒方式,以极致细腻的技法让静态的麦秸“活”起来,仅这一系列的技法突破就历经了数月尝试。另一幅代表作《高节清风》则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实现材质创新——画面中竹子下方的山石,并非采用传统麦秸,而是创新性地选用笋壳制作,让作品在质感与意境上更具突破。

多年来,徐敏杰在坚守麦秸画传统技艺精髓的同时,不断探索现代艺术理念与表现手法的融合,让这项古老工艺摆脱“小众冷门”的标签,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对于观众而言,展览也搭建起一个多元的交流平台:民间工艺爱好者可近距离学习技法细节,艺术从业者能汲取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作灵感,普通市民则可直观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共同助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浙江日报】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