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食大王”,要上市了。
没错,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
鸣鸣很忙,大家可能没咋听过;
但“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应该都不会陌生。
而这两大品牌,都是它家的。
这几年,“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疯狂杀入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
就连猫姐老家所在的十八线小乡镇,去年都开了一家。
规模做大了,自然要去资本市场那啥,嗯,上市。
贵为中国最大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中国第四大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这一次,鸣鸣很忙能成功吗?!
先来说下创业故事。
鸣鸣很忙的创始人,是两位 85 后:晏周和赵定。
晏周,出生于长沙,干过房地产营销策划工作。
2017 年,晏周与人合伙,租下一间不到 40 平的小店,创立了“零食很忙”。
赵定,出生于安徽芜湖,高中辍学后便投身炒货行业。
通过开炒货零食店,赵定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
2019 年,他创立自己的品牌,并以儿子的名字命名,“赵一鸣零食”由此诞生。
无论是零食很忙还是赵一鸣,实际上采取的都是同一种模式——“量贩零食”。
这种模式主打低价、多品类,瞄准的是下沉市场。
据《2023 中国零食量贩行业蓝皮书》统计,量贩零食店的价格折扣较线下商超优势明显,爆品产品优惠力度相当于线下商超的 6-8 折。
同时,截至 2024 年底,鸣鸣很忙在库 SKU 数量 3380 个,规定单店 SKU 数量一般不少于 1800 款。
这种低价、多品类策略,也让他们在下沉市场迅速扩张。
2021 年,零食很忙获得红杉中国与高榕资本 2.4 亿元的 A 轮融资,2022 年门店总数超过 2000 家。
赵一鸣零食也在 2023 年完成 A 轮融资,门店数量突破 1000 家。
大概是觉得商业模式太像,对着干不如在一起——
2023 年底,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宣布合并,成立鸣鸣很忙集团。
合并后的鸣鸣很忙迅速扩张,2024 年 6 月,门店数量正式突破 1 万家。
规模起来了,下一步当然是上市。
毕竟,鸣鸣很忙背后站着的,是红杉中国、高榕资本、黑蚁资本、盐津铺子、好想你等资本。
那么问题来了,鸣鸣很忙,业绩如何?!
仅看财务数据,还是不错的。
截至 2024 年底,鸣鸣很忙共有 1.4 万家门店,其中约 58% 位于县城与乡镇。
和蜜雪冰城类似,鸣鸣很忙 99.9%,都是加盟店。
不过,依靠加盟商发展壮大的鸣鸣很忙,并不以加盟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99.5% 的收入,来自于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
从这个角度来说,鸣鸣很忙并不生产零食,甚至不卖零食,只是零食的“搬运工”。
这一点,是不是和蜜雪冰城很像?!
2024 年,鸣鸣很忙实现营业收入 393.44 亿,同比增长 282%;
净利润 8.29 亿,同比也增长了 281%。
作为中间商,毛利率 7.6%,净利率 2.3%,不算高,尚在合理水平。
对比之下,大部分自有品牌的零食巨头:
良品铺子的毛利率为 26%,净利率为 -0.69%;
来伊份毛利率为 41%,净利率为 -2.31%;
三只松鼠毛利率为 24%,净利率为 3.8%。
毛利率都挺高的,但好像都不咋赚钱?!
不过,做零食“中间商”,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比如品控问题。
在黑猫投诉上搜索零食很忙,相关的投诉就高达 643 条,大多是关于商品质量问题的,比如食品变质、吃出异物甚至虫子的。
搜索赵一鸣,相关投诉更是高达 1111 条。
大概是嫌利润太薄,在 2024 年的战略发布会上,鸣鸣很忙也宣布:
接下来要做自有品牌和社区超市。
当然,能不能成,还要再看看。
做零食“搬运工”的鸣鸣很忙,赚钱了。
那加盟“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赚钱吗?!
招股书披露,2024 年,鸣鸣很忙的 GMV(商品交易总额),为 555.31 亿元。
猫姐算了一下:
按照 14394 的门店数计算,平均单店一年的营业额约为 385.79 万,平均单店的日营业额要在 10570 左右。
三线及三线以下的小县城、小乡镇,一天要做一万块的营业额…
怎么想都觉得蛮不可思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