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车领域,氢能源与纯电技术犹如两颗闪耀的新星,引领着行业发展方向,究竟谁将成为未来主流,引发诸多探讨。
从环保角度看,二者表现都很出色。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零尾气排放,极大减少了城市空气污染;氢能源汽车同样清洁,氢气燃烧后仅产生水,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理论上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但在能源获取阶段,纯电主要依靠电网,若发电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会间接产生碳排放;而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基本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环保,只是目前绿氢占比不到 3%,大部分氢气还是通过化石燃料制取的灰氢。
在续航与补能方面,氢能源汽车优势明显。加氢只需 3 - 5 分钟,和传统燃油车加油时间相近,且续航里程可达 400 - 600 公里 。纯电动车则深受续航焦虑困扰,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下降,续航大打折扣,并且充电时间长,即便快充也需半小时左右,充电桩分布也不够广泛。不过,随着电池技术发展,部分纯电动车续航已突破 700 公里,未来固态电池有望进一步提升性能、缩短充电时长。
成本层面,现阶段氢能源汽车劣势突出。车辆本身制造技术复杂,加氢站建设成本高昂,一座加氢站建设成本高达 1000 - 2000 万元,导致氢能源汽车售价与使用成本居高不下。纯电动车虽购车成本曾较高,但通过规模化生产与技术进步,价格逐渐亲民,充电成本通常也低于加油成本。
目前,纯电动车凭借技术相对成熟、市场接受度高、政策大力扶持等优势,占据新能源车的主导地位,全球保有量达 1400 万辆。氢能源汽车受限于基础设施不足、技术有待完善等因素,全球保有量仅约 3.5 万辆 。但长远来看,中科院光解水制氢技术效率大幅提升,预示着氢能源未来成本可能降低,应用场景也将拓展。
新能源汽车未来趋势并非二者必选其一。短期内,纯电动车凭借现有优势会持续发展;长远而言,氢能源若突破技术与成本瓶颈,有望在长途运输、重型卡车等领域大放异彩,与纯电动车形成互补格局,共同构建多元清洁的交通体系 。